首页 协会简介 社会动态 综合新闻 组织机构 海派藏家 鉴定专家 收藏论坛
宁夏收藏协会 | 海南省收藏家协
河北省民间收藏 | 湖北省收藏家协
中国收藏家协会 | 吉林省收藏家协
江西省收藏学研 | 江苏省收藏家协
甘肃省收藏协会 | 宁夏收藏家协会
收藏三忌:忌不懂装懂、忌虚荣之心、忌盲目跟进

 

投资古玩,谁都希望有个好的回报,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许多人赔了夫人又折兵,怎一个“惨”字了得。其实,藏界有风险,投资要谨慎。对收藏爱好者来说,投资收藏尤其要注意三忌。

 

一、忌不懂装懂。藏界最容易“打眼”(即买到假货)的就是那些不懂装懂的人。这些人因为掌握了一点收藏中的术语概念,了解了某种文物的一些特征,便靠着这些术语概念和特征来买东西。问题是,你知道的这些,那些造假者能不知道吗?有藏家讲过这样一个例子:藏家的一位朋友,平时常在藏市混迹,自以为很懂。一天,他兴冲冲淘回了一副“古联”,联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联后题款竟是“王羲之题”四个字。藏家见之大笑:“倘若联有‘轩辕’两字,你就当成黄帝写的了不成?这对联在东晋时还没诞生呢。”遂找出“兰亭序论辩”相关资料详加讲解,对方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当。所以说,藏市险多,不懂装懂是大忌。投资收藏的人应该明白,术语行话是空的,鉴定古玩的过程则是实打实的,真正的藏家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一些细节观察得很具体,他们并不是仅凭一些术语概念就驰骋藏界的。

 

二、忌虚荣之心。虚荣之心与“打眼”是一对孪生兄弟,可以肯定的是,收藏者只要心生虚荣,就离“打眼”不远了。藏界虚荣心主要表现在投资者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上:交易场上,卖家察言观色,说:“朋友你眼真准,行家!多少人看不懂,就你一眼看明白。”就这一忽悠,一些对古玩一知半解而定力又差的买家,往往虚荣心就会骤然大发,飘飘然以为自己真的是行家,舍我其谁。其结果,当然就是把假货当真货买了。这也有例子可证:有位投资者看中了一个“清代”瓷瓶,卖家开价2万元,这老兄砍价,最后砍到了2000元。2万砍到2000了还买啊?买!因为这位老兄觉得自己有本事:卖家夸了,自己有眼力,是行家,人家愿交个朋友才2000元卖的。这个事例清楚告诉我们,收藏一定要忌虚荣心,唯有这样才能减少“打眼”的几率。

 

三、忌盲目跟进。这一条主要针对那些初入藏市者而言。有些收藏新手往往眼红别人的成绩,看人家投资某个题材获利丰就跃跃欲试盲目跟进。然而收藏需要鉴定,而鉴定是一门“学问”,要以相当的知识和经验做基础。初入藏市者并没有什么经验,相关知识也不丰富,也就难谈“鉴定”。不懂鉴定,盲目跟进,看人家行家投资什么自己也投资什么,其结果自然不妙。那么,藏界新手该怎样做才好呢?不妨从“小东西”开始。有位新手就是这样做的:他入市后断续买了一些“小东西”,价格几十元、百多元,最贵的也不过几百元。这些“小东西”,加起来也不超过几千元钱。以他的经济状况,这些东西即便全是假的也不伤筋骨。而结果则是,他凭借购买这些“小东西”积累了相当的知识和经验,并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扩展业务,收获颇丰。这正应了那句藏界箴言:“初入藏市忌盲进,积累经验待后发。”



作者:然也 来源:济南时报 2009/11/29
最新新闻
  • [2025/5/11]第二届收藏读书节活动征集!
  • [2025/5/7]我们为什么还惦记王世襄
  • [2025/4/27]程十发的书法
  • [2025/4/10]思想入脑 榜样在心——上海市收藏协会党支...
  • 返回首页
    本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后台管理
    上海市收藏协会  赞助支持单位:上海静安书画院
    备案号:沪ICP备17009275号-1   Email:7979sh@163.com
    联系电话:021-62157656-808 021-62583256
    技术支持:上海筑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