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简介 社会动态 综合新闻 组织机构 海派藏家 鉴定专家 收藏论坛
宁夏收藏协会 | 海南省收藏家协
河北省民间收藏 | 湖北省收藏家协
中国收藏家协会 | 吉林省收藏家协
江西省收藏学研 | 江苏省收藏家协
甘肃省收藏协会 | 宁夏收藏家协会
收藏家捐赠清末手抄本 揭秘当年粤人如何学英语

 

   “长”译为“啷”,“缺”译为“劳士”“贵”译为“爹”  

    汉语“贵”翻译成英语发音竟然叫“爹”(dear)。昨天,记者在中山收藏家张仲伟先生捐赠的一本清末广东人学习英语读音的手抄本上看到,为了学说英语,当年的有心人可真花了不少工夫。

    19日下午,张仲伟捐赠商业、华侨文物资料和李汉超、黄锦钊捐赠蝴蝶标本仪式在中山市博物馆举行。

    仪式上,张仲伟先生将收藏的60多件商业文物资料和华侨书信、纪念品、书刊资料等无偿捐赠给中山市博物馆。

    粤人“自创”汉英对照

    “谢谢”,英语怎么说?“THANK YOU”!有人为了好记,用中文将其读音标注为“三克油”。而这种用中文标注英文发音的做法,其实100多年前就在广东出国的人群中流行了。

    在张仲伟先生捐赠的一本学习英语读音的手抄本上,记者看到,这本书以常见中文词组的字数为顺序,分为“一字门”、“二字门”、“三字门”以至更多。在每一门内,均用上下行的格式来注释汉英对照,上面一行为汉字,下面为该汉字(词组)对应的英语读音,并没有英语拼写。

    比如汉字“长”对应为“啷”,“缺”对应为“劳士”等等。而有意思的是,有些汉字对应的英语读音很有趣,比如汉字“贵”,下面竟然注为“爹”,实为英语“dear”的发音。

    张仲伟说,“有些汉字是广东话,而不是普通话,比如说‘平’,普通话应该是便宜,只有广东话才说‘平’;在清末那个时候,广东人知道英语拼写的不多,所以,才有这种方便人们学习英语发音的书。”

    手抄本从中山民间收购

    张仲伟先生说,这个手抄本是他在民间收购到的。“现在把它捐给博物馆,作为当年华侨到海外谋生的见证。”他说。

    张仲伟先生除了向中山市博物馆捐赠一批与华侨有关的商业文化资料、华侨书信和书刊资料外,还捐赠了10余件他收藏的华侨朋友赠送的反映侨居地特色的藏品。

    在这些藏品中,有一件藏品煞是吸引眼球,这是一个外形很像人臀部的椰子壳。张仲伟告诉记者,这是非洲国家塞舌尔的特产双椰子,是一位朋友送给他的,为了让中山市民了解华侨侨居地的风土人情,他决定把这件藏品和“坦桑尼亚非洲黑木人像雕刻”、“秘鲁盘子”等10余件华侨侨居国的特色物品捐赠出来。         

    当天,原中山蝴蝶博物馆馆长李汉超先生也把收藏的300多盒昆虫标本无偿捐赠给中山市博物馆收藏。



作者:严建广 来源:广州日报 2009/8/22
最新新闻
  • [2025/5/11]第二届收藏读书节活动征集!
  • [2025/5/7]我们为什么还惦记王世襄
  • [2025/4/27]程十发的书法
  • [2025/4/10]思想入脑 榜样在心——上海市收藏协会党支...
  • 返回首页
    本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后台管理
    上海市收藏协会  赞助支持单位:上海静安书画院
    备案号:沪ICP备17009275号-1   Email:7979sh@163.com
    联系电话:021-62157656-808 021-62583256
    技术支持:上海筑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