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由于政府腐败,西方列强的魔爪无不伸向中国,这期间,英、法、美、日、西班牙、葡萄牙、墨西哥、英属印度等国的银币纷纷流入我国,他们以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二的含银量,换取中国一两等值,特别是英国,他们包藏祸心,用祸国殃民的大烟土(鸦片)换走我们的茶叶、生丝、土产品和大量白银,仅仅因为彼轻我重,我国就要损失白银几十万两!
在外国银币中,以西班牙双柱银币、墨西哥鹰洋、英国立洋、法国坐洋、日本龙洋、智利银元、玻利维亚银元、美国贸易银元为最常见。目前,市场上我们看到的上述银币大部分是从东南亚等地区流进来来的,而且大部分是流通过的旧币,颜色大多为银灰色,市场中好品相的极少看到,即使发现有货,也价格不菲,一枚要在千元以上。
为了抵制外国银元在贸易中榨取的极为不合理的重量差价,以曾国藩为首的洋务运动的首脑们从美国买回了第一套机械设备,从此,中国的机制银币登上了历史舞台。今天我们在欣赏和收藏龙洋等老银币的时候.也应该刨根问底,以币思史,既可丰富钱币文化,又可以古鉴今,催人奋进。
回忆起当年我收藏外国银币的经历,颇多感慨。
那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我担任“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授“货币”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机会,最好是能出示中外钱币实物,但到哪里去弄这些中外钱币呢?
我翻箱倒柜,总算在家中的抽屉里找到了几枚汉代的“五铢”、“货泉”及清代的“康熙通宝”和“乾隆通宝”,但到哪里去寻找外国钱币呢?我苦思冥想,毫无办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同事那里打到上海有几处可以觅“宝”的马路市场。时逢初春,乍暖还寒,星期日里我特地起了个大早,骑着“老坦克”从虹口赶到南市区(现在已属黄浦区)的一条名叫会嵇路的小马路上去淘“宝”。会嵇路从东到西,长不足百米,各种旧货摊一个挨着一个,从旧家俱到各种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此时已人头攒动,我逐个摊位询问,一无收获,正当我心灰意冷之时,一个老人给我指点迷津,他建议我去安国路和长春路旧货市场碰碰运气。好不容易等到下一个星期日,我骑车赶到安国路,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摊,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两枚美国银币,一枚是1921年的摩根(morgan dollars)另一枚是和平神(peaco dollars),摊主是一位国际海员,见我心诚,便索要百元,以示友好及优惠!由于准备充分,我的那堂货币课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我对收藏钱币的兴趣一日浓于一日,随着藏品的不断丰富多彩,它给我退休生活带来的乐趣也与日俱增!
作者:大海 201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