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不昧因果,是我人生之路的一贯走法。故我,少有被各式样的组织羁绊着,上海市收藏协会是我的唯一。 我与协会的结缘,实则源于和吴老师的善缘。
记得,那是一个暖暖的午后时光。因为请了一尊久远年代的木雕观世音菩萨立像,心里存着许许多多的疑惑,便辗转找到协会,联系好了吴少华老师。吴少华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记得那天我们就木雕艺术与佛像造型艺术谈得很多。正是这次拜访,使我知道了上海市收藏协会,也正是这次机会,使我叩开了协会的大门。收藏木头制品。确切些说,我收藏紫檀木、黄花梨木制品。我的收藏与我的做人一样,没有目标,只有方向。我的藏品并不多,但也着实堆满了小小的书房,我称自己的书房为“木居室”,称自己是“木居士”。对于我来说,百做不厌的一件事,就是整理我的藏品。我可以准确的认出任何一件紫檀木或黄花梨木制品的生长年代、产地、工艺特点、市场价位等等。我也常常为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从书店抱回一堆堆的书籍,从网上下载一盘盘的资料,与朋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独自发呆到晨光乍现。我喜欢腻在我的藏品里,我相信任何造型都有他生命的意义,只有真正成为它们的朋友,它们才会告诉你历史与未来。
其实,协会之于我,更多的象是娘家。姐姐妹妹的一杯热茶抑或咖啡,哥哥弟弟的一句问候抑或笑脸,我早已经在亲情的呵护中啦。我是个太过简单的人,从不对人际做过深的探究,浅浅的善意便会让我很是满足。所谓,自性无所挂碍,是也。
藏品亿元时代的到来,凸显了收藏组织的蓬勃。上海市收藏协会,这个代表着上海收藏家最大意愿的社团组织,无论高度还是内涵,都还远远未及使命的力度。我愿协会更上一层楼,我愿站在高高的楼顶上,听藏品讲故事。
作者:赵茜 201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