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日渐开放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民间收藏的队伍也越来越大,更多的民间藏家开始思考自己的位置并挑战权威专家的话语权。
过去的民间收藏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是一个令人欲言又止的敏感区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古玩收藏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越结越厚,诸多问题令人无法漠视,权威专家说“假”存在玄机。
喜欢古玩收藏的人希望把自己用心血换来的藏品拿到权威专家处鉴定,但大多数的真实藏品权威专家会把其说成仿品。从鉴定的过程来看,专家的鉴定难以令人信服。今年,也就是2010年10月7日下午1点,朋友介绍我去川沙蔡路镇益民一家农家乐,说是上海专家来鉴定,我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位曾多次在华豫之门出现的那位所谓专家,把我所有的藏品统统否认为现代仿品,就连参加2008年在上海金茂大厦华人收藏大会的精品青铜觚也是仿品。后来另一位古玉爱好者拿出一块石头让他看,这位专家看了许久后对持石者说:“恭喜你,这是一件全真的田黄石”。他走后持石者很得意的说:“这块石头是我自制的,居然都可以瞒过专家的眼光了”。而后,是一阵的大笑。而我们只有苦笑,这样的话民间的收藏还能有真东西吗?事实上近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基建和盗墓所出现的千年文物,器型上这些专家闻所未闻,更谈不上一饱眼福,古玩市场上所出现的许多新发现,这些馆藏专家、学术专家根本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这样的专家读些西方的考古,背诵些各种瓷器的定律,而后拿着国家的工资得意洋洋。而我们民间的藏家于他们之比有着根本的区别,省吃俭用、走南闯北、不辞劳苦用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换来的教训、藏品,每一件藏品都蕴藏着一个极为深刻的故事。
我爱好古玩几十年,也参观过全国五六十家博物馆,了解到中国多数博物馆的大部分重件精品由民间收藏家捐赠的,这里不一一举例。我曾在资料中看到过一组数字很耐人寻味——红山古玉300件,汝窑瓷器300件,元青花300件,这是我们专家所承认的相关分类中文物数量,为什么都是300件,难道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通过细细分析不难理解,目前在文博领域的学者所接受的是西方考古家的教育,认“坑”不认物。实际上随着基建的失控,盗墓的成风,收藏市场上出现大批的古文化、古文物,直接引发了收藏与学术专家的对立。早在现代考古学出现之前,宋代吕大临《考古图》就将考古分成三种存在方式。出土、民间与宫藏。而1000年后的今天,一些专家学者仍没有虚下心来面对现代收藏市场。中国刘卫东专家说过,中国文物部门所掌握的文物数量不超过实际数量的万分之一,造成文物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由权威专家误鉴的结果。
2001年——2010年十年的出土文物,是中国几千年来出土文物量的总和。这些出土的文物国家馆藏有多少?并且这些出土文物大多数遭到权威专家的矮化,从而流出国门。只有一小部分流入古玩市场被一些收藏爱好者所收藏,事实上这些出土文物才是真正的国宝。
民间有宝、宝在民间才是正确的客观的事实。眼下如何把握收藏的市场,政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历史传世品很少,几乎都是出土的。但当你把一件真的出土文物放在权威专家面前时他们也只有顾左右而言它,不敢承认它的身份,更不敢出证书。绝大部分出土文物由于得不到权威专家的认可而夭折或流失,有的在一个星期内就流入香港,被国外买家买到。文物要健康发展,国家应给予民间收藏一个宽松的环境,再不能给民间收藏坐冷板凳了。民间收藏的力量能撑起中华民族最经典的文化。
作者:顾林昌 201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