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藏有一幅现代著名书画家王个籍早年所绘的《九秋图》盈尺佳作(见图),系画家于1939年重阳节精心绘赠其堂兄王调之的。
王个簃(1897—1988)原名王贤,字启之,号个簃,笃好诗文、金石、字画。1923年只身来到上海,受到其堂兄王调之的热情款待,并按置其暂住学校宿舍。当时,王个簃潜心研究青藤、白阳、八大、石涛等明清大家画作,不久后即拜入海派绘画大师吴昌硕门下,朝夕随侍,衣钵尽传,书、画、篆驰骋有法,早年之艺术才华己显端倪。尤其是所绘花卉在继承吴派风格之精髓外,更取各家之长,用自己的天赋和阅历驾驭画笔,形成了自己隽逸洒脱的风格。吴昌硕赞其:“时手鲜有其人,缶亦当退避之舍”。
1939年金秋九月初九,已多次出访日本并成功举办画展、时任新华艺专、中华艺术大学教授的王个簃,为感谢其堂兄王调之当年自己离乡背井来沪接纳之恩,特地选择重阳敬老节欣笔为堂兄王调之作《九秋图》,寓祝其兄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九秋图》设色纸本,纵35厘米,横49厘米,款识为“‘九秋图’,调之大哥嘱画,贤,己卯重阳”,钤有“王贤”、“薮石亭”二枚朱文印。在盈尺《九秋图》中,王个簃以秋季代表性之蓼花、栀子花、桂花、芙蓉花、雁来红、兰花、海棠、蓝菊花、夹竹桃九种花卉构图,看似分株独立,实则互相顾盼有情,气联意和无杂乱之弊,花卉密集处与右下方两朵兰花形成疏密对比。这种“疏能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方法,打破了前人花卉画构图的藩篱,一花一叶,一枝一芽,俱临风带露,馨香袭人,于盈尺宣纸间传递笔情墨趣。尽管秋风萧瑟,众芳凋落,雁来红却依然红艳撩人,尽显生命之活力,寄寓“久久”之意跃然盈尺丹青中。

作者:顾志平 2010/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