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幅刺绣毛主席画像。

高2.2米的“毛主席去安源”棉织画。

“毛主席在飞机上办公”黑白丝织画
5月21日,“追寻老物件”征集热线接到南宁市民老覃的来电,他说自己家中收藏有一系列毛主席画像。记者和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登门拜访,这一看让大家惊讶不已:老覃收藏的毛主席画像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丰富,材质多是棉织品和丝织品。
巨幅伟人画像高达2.5米
尽管以前在电视上见过巨幅的毛主席画像,可当老覃把他收藏的巨幅画像慢慢展开时,记者还是被震住了:这幅画像几乎与老覃家的客厅等宽。老覃和电视台的记者站在画像两边手高高举着卷轴,画像还撑不起来,老覃只好站到了凳子上。
拿出一张用红字印刷的“毛主席巨幅像出版说明”,老覃说:“这是画像的‘身份证’。”这份出版说明被两个透明塑料袋保护着,上面的文字介绍了巨幅画像制作的相关资料:巨幅像用5张特全张胶版纸精印,用宣纸托裱成整幅,并涂有塑料薄膜加以保护。画像高2.5米,宽2米。人民美术出版社1968年1月出版。
如此巨幅的伟人画像,保存完好,实属罕见,老覃说20多年来,他只在某军区里见过同样的一幅,但那幅已有破损。这是他收藏的毛主席画像系列里的“灵魂”,不少收藏家登门想买走,他都不愿意卖。
除了这幅超大的画像,老覃还藏有两幅比较大的毛主席画像:一幅是“毛泽东同志”棉织画像,尺寸大小为129×189厘米,画像上织有“中国杭州红峰丝织厂敬制”字样;另一幅是“毛主席去安源”棉织画像,“中国杭州东方红丝织厂敬制”,尺寸大小为150×220厘米。两幅棉织画像都产自杭州,但各有特点。
毛主席著作名篇黑胶唱片。
“毛主席去安源”纸质印刷画。
“毛主席去安源”织锦画。
数十幅丝织画出自同一个厂
三幅巨幅画像让人震撼,而数十幅丝织毛主席画像则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画像尺寸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两个手指宽。题材内容很丰富:毛主席去安源,毛主席在北戴河,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毛主席和周恩来、朱德在一起等等;有青年毛泽东,更多的是晚年时期的毛主席。其中不少丝织画像的背面都是缎面。而这一系列丝织品,都产自同一个厂:杭州东方红丝织厂。
黑胶唱片记录毛主席著作名篇
那一系列的画像,已经出乎意料之外,而老覃拿出的黑胶唱片,又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三张黑胶唱片,竟是毛主席著作朗读片,即著名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1966年录音出版。此外,还有样板戏的黑胶唱片:“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和“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实况录音,演出单位分别是中国舞剧团和上海京剧团。
这些如今已罕见的老物件,老覃是如何收集来的呢?老覃说,自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喜欢上收藏,“在80年代中期,有位朋友告诉我,某县一个供销社的仓库里有一批毛主席画像要处理,问我要不要。我看了之后,就想办法筹钱全部买了下来。当时钱不够,分期付款才付清了这笔钱”。
老覃家并不富裕,一套老房子很窄小,他笑称自己住的就是“蜗居”。几十年来,许多藏家来看过他的这些藏品,他都不肯卖。“人就有一种情结,一个爱好。我宁愿去打工,也不拆散了卖。”老覃说,他查过资料,自己手上的丝织毛主席画像,其中一个题材全国只有60余幅,而他手里就有40幅,他说:“这是一个系列,最好的归宿就是整体交给博物馆。”
“追寻老物件”启事
为了真实记录20世纪的历史,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南国早报、南国早报网、南宁电视台联合推出“为明天征集今天——追寻老物件”活动,特向广大读者征集20世纪100年来的老物件,它们可以是曾经的“四大件”,也可以是一件压在箱底的列宁装;可以是一枚纪念章,也可以是一幅招贴画、全家福照片……只要它身上留下了特定年代的深深烙印,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从它身上我们可以探听时代脉搏,见证峥嵘岁月。详情请登录广西民族博物馆网站(www.gxmn.org)浏览。
您可以直接与征集活动组委会联系提供老物件信息,或登录南国早报网论坛(bbs.ngzb.com.cn)在“南国早茶”专帖发布老物件图文等信息。征集时间自2010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至6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止。广西民族博物馆常年征集老物件,随时接受群众的捐赠。
联系电话:(0771)2024609,13977144511(陆先生),13977121902(蔡记者);
电子邮箱:269324175@qq.com;QQ号码:269324175。
广西民族博物馆 南国早报 南国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