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辞旧迎新。用生肖纪年,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民间永远不变的定律。生肖也称为属相,或成为相属,简称属。“生”指“出生”,“肖”则为相似、类似。
生肖动物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中,如《诗经•小雅•吉日》:“吉日庚午,即差我马”。现经考古发现,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的秦代竹简与甘肃天水放马滩的秦简,都出现了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记载。西汉时期,十二动物的名称及其与地支相配的顺序逐步固定下来,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在其名著《论衡•物势》中就有表述。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亦有生肖配属的说法。于是就形成了一套正气的排序: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梁陈间诗人沈炯写过《十二属》一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全国十二个,每人有一个”,每个炎黄子孙从一诞生起,就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肖,所以它不仅是我们古人纪年岁的一种方式,更是我们民俗文化生命的重要标识。
作者:永春 2010/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