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家天性,这在形成其艺术风格中具有第一位的作用,甚至超过师承、环境的作用。他好交往,所交涵盖老少辈与同辈,艺术圈内与圈外。他广大,所以他必先广泛,他容纳,所以他也善于融汇。这就是刘海粟。
刘海粟在1940年创作的《夏山遇雨》,为水墨纸本镜片。题识:夏山遇雨。香光仿巨师矮幅,慎邸题为,笔墨酣厚,颇得神似。盖其云烟吐纳之妙,直是嘘之欲活,未可以卤莽得也。海粟。印鉴:刘海粟朱孔阳。题裱边:堃泉世兄,映云寄女,嘉礼纪念,庚辰(1940)潮诞,云间朱孔阳谨赠。印鉴:朱孔阳印。朱孔阳(1892—1986),松江人,生平爱好金石书画,对历代文物,既精鉴别,又富收藏。
此幅刘海粟的《夏山遇雨》是他赠与寄女之婚礼。当时刘海粟已驰名艺界。此作为刘海粟早年仿古之作,乃摹董其昌仿巨然之作。在刘海粟的再创作中,其又自然融入了米家山水的笔法意趣。全图以竖式构图,细笔繁墨写巨峰崔巍,卓然而立。画中幽溪曲折,竹篱茅舍,一叶小舟,有动与静的完美呈现。其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笔法上结合米氏山水画法,用大小错落的横点点饰出山的形状,上密下疏,上浓下淡,点与点之间自然随意地留出空隙,笔笔可见。树枝多用浓墨简洁勾出,以大浑点作叶,山脚坡岸以淡墨卧笔横扫,近景树石皆以精妙的笔法往复勾皴,显得深厚繁复。全画以淡墨皴底,复加石墨,水墨矾头,山峦起伏,华美厚重,一派恢宏壮阔的大千气象跃然纸上,诚可谓一件极为难得的精品。
刘海粟的绘画,中国画与油画如出一辙,是通化型的,是博洽型的,而不是狷介的,不是单纯的,是杂而不是纯,是化而不是分。这正是刘海粟的特点与魅力所在。他的油画相比于颜文樑,相比于徐悲鸿,相比于吴作人,相比于林风眠,或都不免于“不纯”而失于“粗野”,但这就是他自己,粗野而生命力蓬勃,直觉而感受力强悍,我们似不必执著于一,而无视于一个个体艺术家的综合才能。
刘海粟的中国画,以石涛“无法之法”为皈依,色墨交融。他的画,大过于精,笔胜于墨,气长于韵,意足于形,整体优于局部。他的画,是“水墨淋漓障犹湿”,是“笔所未到气已吞”。
作者:宣家鑫
来源:新民晚报 夜光杯
时间:2012年9月24日
作者:宣家鑫 来源:家鑫谈艺 202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