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宫这类高大上的博物馆,每个人头脑中闪出的画面都应该是这个样子:气质美女,怀抱一本厚书,静静地站在一件青铜器旁边,出神。
现实情况呢?更多人还是对于尸体这类惊悚题材更感兴趣。
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特展中的西汉金缕玉衣
北京故宫的游客们,最不愿错过的热门景点之一是珍妃井,边看还边琢磨:这么小的井口,人是如何塞进去的呢?
台北故宫的游客也大同小异,有两件文物非看不可,如果不幸错过了就等于没去一样。它们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翠玉白菜

肉形石
从文物级别上比较两个故宫,台北的数量少但质量精。即便如此,台北故宫里几十万件馆藏重宝中,属于灰姑娘地位的普品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始终是大众的最爱,没有之一。
我始终觉得,文物存在三种价值:
一是学术价值,一代又一代专家著书立说、殚精竭虑建立了一整套标准,丝毫不含糊;
二是拍卖价值,市场成交记录一目了然,中国文物卖的最贵的是瓷器;
三是民间口碑,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属于这一类,像当年的超女和今天的网红。
东汉 石辟邪 国家博物馆
这三种价值观是存在鄙视链的,学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拍卖势力似乎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民间口碑处于鄙视链最底端,常常被贴上国宝帮的歧视标签。
我觉得大可不必,满汉全席与宫保鸡丁犯不着冲突,皇帝也肯定不是天天蒸羊羔,偶尔也得让太监弄点小葱拌豆腐。

旧石器时代 原始牛犄角
国家博物馆
文物的价值观越单一,说明这个社会的文化宽容度越狭窄,并不是好事。专家们埋头研究赵孟頫,游客们扒着窗户看光绪的婚床,香港那边高声叫卖北宋汝窑盘,潘家园依然人头攒动…….这样的盛世景象,多好,多和谐。

北京故宫
2017/9/28 10: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