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士人, 于仕隐的同时,还追求一种“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的平顺和谐、雍容典雅的生活美,各式书斋清供,文房器玩,都是这种价值取向的外在表露。竹雕把玩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竹子的质地坚韧,纹理致密,是雕制工艺品的理想材料。制作竹雕,多选用生长期为三四年的竹子,经过工艺处理以后,色黄温润,有一种光洁如象牙般的美感。并且随着年代的推移,和人长期的把玩抚弄,竹雕的颜色会逐渐转变为金黄色或琥珀红,有着近似红木的质感,显得古雅美观。巧手匠人则因材施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构思设计,采用浮雕、透雕、镂雕、圆雕等技法,力求造型的饱满与均衡,使之线条自然流畅,栩栩如生。明代中期,“世俗之趣”盛行,各式器玩也趋于成熟完善,竹雕更是名家辈出,分成了“嘉定”、“金陵”、“皖派”几大流派。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名匠汤硕年、吴玉田又合三派为一家,竹雕也是日趋完美,成为了众多玩家竞相追逐的工艺品。

作者:青丝 2012/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