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历史上,辽国契丹族和金国女真族先后统治我国北方地区达330余年,在与中原文化的长期交融过程中,融汇众长,同时也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风格。笔者馆藏之玉雕“春水·秋山”就是代表性的器物。
“春水·秋山”玉香囊为一对,荷包形,和田白玉质地,许是出土之物,饱含岁月沧桑之故,器物上见少许黄褐沁色,而整器则微显土色,包浆滋润光亮,手感温柔绵滑。香囊连盖通高4.7厘米,宽3.3厘米,厚1.6厘米,均采用两面透雕、镂雕工艺。“春水”雕琢两只朱鹭栖息在荷塘边,象似在觅食,又象似在戏水。盖上则圆雕又一朱鹭立于荷叶边。“秋山”雕琢两只作回头状的鹿,似已警觉到被遭射杀的危险。盖上则圆雕一回头鹿。“春水”上饰以朱鹭,因其羽毛淡雅美丽、性格又温顺,寓有吉祥和睦之意;“秋山”表现的是狩猎,按辽金民族风俗,“射”为一种军事训练演习,亦是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社交活动。而射鹿则能带来吉祥好运。香囊是一款随身佩戴之物,远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衿缨”即编织之香囊。古乐府之《为焦仲卿妻作》曰:“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囊不仅是高洁风雅的象征,可当做礼物相互赠送,同时还具有驱邪崇、避亵浊、防病安康的功效。
史料记载,辽金时期皇宫贵族有在春秋两季狩猎的习俗。因此以海东青捕天鹅、朱鹭荷塘觅食、花卉水草等为题材的玉器被称为“春水玉”。“秋山玉”则是秋天山林围猎的场景,常琢有虎、鹿等动物穿行于古树嶙石中,风格自然写实,不仅趣味浓郁,而且具有浓重的北方民族文化特征和艺术风格。《金史》中称此类题材之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纵观辽金时期玉器,多为湿润纯洁、质地上好之和田白玉和青玉,工艺上刚柔相济,有层次感,但刀法简洁、粗放,注重形式的完整统一。此对玉香囊正是吻合了上述之特点与风格。
作者:陶兆峰 2011/8/23
|